發(fā)布時間:2021-04-07 20:42:23 人氣: 來源:
氣門座的鉸削
鉸削適用于軟質(zhì)氣門座,通常用如圖4-35所示的氣門座鉸刀進行。一副氣門座鉸刀 的角度一般為15°、30°、45°、75°(或60°)四種。30°和45°鉸刀又分為粗刃和細刃兩種。一般粗刀刃上帶有齒形,用它作初步鉸削,當鉸削一定程度時,再用細刃鉸刀精加工。
在鉸削之前還應注意:因為鉸氣門座時,是以氣門導管為基準的,所以氣門導管如需要更換或鉸配時,應在氣門座的鉸削之前進行。否則,若先鉸削氣門座再更換或鉸配導管,就可能使座和管的中心偏移,而造成氣門無法和座進行配合的后果。
氣門座的一般鉸削工藝程序如下。
(1) 選擇鉸刀導桿 根據(jù)氣門導管的內(nèi)徑,選擇相適應的鉸刀導桿,并插入氣門導管內(nèi),使導桿與氣門導管內(nèi)孔表面相貼合。
(2)砂磨硬化層由于氣門座存有硬化層,在鉸削時,往往使鉸刀打滑,遇此情況時,可用粗砂布墊在鉸刀下面進行砂磨,然后再進行鉸削。
(3)初鉸先將45°鉸刀(用粗、細刀視情況而定)套在導桿上,使鉸刀的鍵槽對準鉸刀把下端面的凸緣,即可進行鉸削。鉸削時,鉸刀應正直,兩手用力要均勻、平穩(wěn),按順時針方向旋轉(zhuǎn)鉸削。若反時針回刀時,勿用力,以防刀刃磨鈍,直至將氣門座上的燒蝕、斑點和凹陷等缺陷鉸去為止。
(4)試配與修整接觸面初鉸后,應用光磨過的相配氣門進行試配。其方法是:在氣門座錐形工作面上涂以紅丹油,放入導管中轉(zhuǎn)動2~3圈(勿拍), 然后拿出氣門觀察其接觸情況.正常要求是:接觸而應在氣門工作斜面的中下部,進氣門寬度約1.0~2. omm,排氣門約1.5~2. Smm,接觸面過窄,影響密封和散熱,過寬容易積炭,而且不能緊密吻合。氣門與氣門座的正確接觸位置如圖4-36所示。在氣門錐形工作面的中下部,寬度為1.5~2mm.初鉸后的試配,如果接觸面偏上,應用15°鉸刀鉸削上口,使接觸面下移,如接觸面偏下,應用75"較刀鉸削下口,使接觸面上移,初鉸時應盡量使氣門接觸面在中下部,應邊鉸邊試配。為了延長氣門座與氣門的使用壽命,當接觸面距氣門下邊緣1mm時,即可停止鉸配。(5)精鉸最后用45 (或30)的細刃鉸刀,或鉸刀上墊以細砂布在此做精細的修鉸(磨)氣門座工作面,以提高接觸面的光潔程度。最后再用紅丹油進行檢查,氣門與氣門座的接觸面應是一條不間斷的環(huán)形帶。
需指出的是:以上方法和要求僅僅是基本的,在鉸削中要根據(jù)氣門座的具體情況靈活處理。在修理中,有時會遇到氣門座寬度已鉸合適,但接觸面太靠上,這時如果用15°鉸刀鉸上口時,將會產(chǎn)生接觸面變窄的新矛盾。如果為了解決這一新矛盾,再用45°(或30°)鉸刀進行鉸削時,則氣門座的口徑將會擴大,這將導致接觸面向上移。因此,在這種情況下,雖然接觸面太靠上,但只要接觸面距氣門工作面還有l(wèi)mm以上,則允許使用,否則就要更換氣門或重新鑲配氣門座圈。
按要求接觸面最好在中間稍靠下為好,但在修理中,有時因受座和氣門技術(shù)條件的限制或考慮今后的再次修理,就不一定強求,一般靠上在1mm和靠下在0.5mm以內(nèi)也是可以工作的。這里還要說明的一點是,氣門的錐形工作面的角度,雖然大部分機型的進、排氣門是45°角,但也有的是30°角的,所以在鉸削氣門座時,一定不能弄錯。